袁秀珍律师在福民小学开展《共同的责任》
筑牢校园反欺凌防线
+ 以法为盾护成长 +
2025年6月17日,我所袁秀珍律师走进福民小学,带来“校园零零欺”普法系列第四课《共同的责任》。课程以 “法律责任 + 行动指南 + 案例警示” 三维设计,为师生拆解校园欺凌治理中的多方责任边界,用法治思维编织未成年人保护网。
课程以绘本《不是我的错》切入,袁律师用数据敲响警钟:
85% 的欺凌事件存在旁观者,而有效干预可使 50% 的欺凌在 10 秒内终止;
针对 “事不关己”“玩笑论” 等误区,明确指出:旁观者消极默许等同于 “帮凶”,将加剧校园安全生态恶化。
实操指南:五步干预法教你做 “安全守护者”
袁律师通过情景模拟与《不做冷漠旁观者》海报教学,提炼可落地的行动框架:
1.拒绝参与嘲笑或起哄
2.联合同伴以安全方式制止
3.协助受害者脱离现场
4.第一时间向成人报告
5.持续给予心理支持
法律依据:《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》明确师生法定干预义务,放任欺凌需承担间接责任;
多维责任图谱解析:欺凌行为的法律 “刻度表”。
欺凌者:从教育到追责的四阶后果模型
结合《失控的绿巨人》案例,分层解读法律红线:
序号 | 行为层级 | 处置措施 |
1 |
情节轻微 |
批评教育+警示谈话 |
2 |
情节较重 |
纪律处分+公安机关训诫 |
3 |
屡教不改 |
记入综合素质档案+转入专门学校 |
4 |
涉嫌犯罪 |
司法机关一发处置 |
数据警示:欺凌者成年后犯罪率达常人 4 倍,父母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。
责任共同体:从个人到制度的防护网
通过“共建爱心树”承诺仪式,全体学生签署《反欺凌法定承诺书》,将行动宣言张贴于班级法治墙。课程配套《反欺凌大富翁》法律游戏套装,以趣味方式强化课后实践。
"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》要求构建校园责任共同体,帮助弱者不仅是道德选择,更是法律义务。"—— 袁秀珍律师强调,此次课程将抽象法条转化为 “看得懂、做得到” 的行为准则,正是国晖律所推进 “未成年人法治护航工程” 的核心实践。
国晖行动:让法治阳光照进校园每个角落
此次课程通过"旁观者干预五步法"与"欺凌者法律后果四阶模型"的创新设计,展现了专业法律力量前置介入校园安全的探索。未来我所将持续深化"法治进校园"项目,以体系化课程压实责任链条,为青少年成长筑牢法律盾牌。
国晖律师·袁秀珍